1. <table id="2n6z6"></table>
          <pre id="2n6z6"><strike id="2n6z6"></strike></pre>
          <track id="2n6z6"></track>
          <track id="2n6z6"><strike id="2n6z6"><ol id="2n6z6"></ol></strike></track>
          您的位置:首頁 >熱訊 >

          廣東農民,500元創業到身價百億;70歲的他,不管公司只跳舞

          2022-12-21 10:25:51    來源:美食一味

          現如今,很少有人不用紙巾。

          而眾多品牌中,論艱辛,中順潔柔必定榜上有名。

          從一個只有五個人的紙廠,到如今的上市公司,全都要歸功于它的創始人鄧穎忠。


          【資料圖】

          1951年,鄧穎忠出生于廣東中山。

          首次創業時,身上僅有500元,還是找村里人東拼西湊借來的。

          可就是這500元,將他送上了成功之路,把他從一個鄉下農民,變成了擁有百億身家的富翁。

          中順潔柔不但成了上市公司,還是A股生活用紙里名副其實的第一名。

          如今的潔柔可謂是家喻戶曉,很難將它和當年那個差點發不出工資的小紙廠聯系在一起。

          鄧穎忠人生的前三十年,是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,是別人的打工仔。

          鄧穎忠人生的后四十年,是紙業帝國潔柔的領軍人,是富豪榜上身價百億的大老板。

          時至今日,潔柔的市值更是高達327億元,一度將其他品牌甩在身后。

          細看他的創業經歷,我總結出這四點人生真相。

          家庭教育,打下做人基礎

          本來鄧穎忠家的條件很不錯。

          他的父親是中山大學的講師,是陳濟棠的義子,后來更是做過政府的督導員,社會地位可想而知。

          他的母親,同樣來自書香門第,上過新式學堂,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。

          可惜生不逢時,他出生時正遇大改革,一共也沒享受過幾年好日子,童年生活反而充滿了艱辛。

          父親被下放到農場當技術員,沒熬幾年就離開了人世。

          母親帶著他們三個孩子討生活,其中經歷的困難更不用多說。

          但因為雙親都受過良好的教育,家人給了他良好的教導,他全都銘記于心。

          父親曾說:人不管多艱難,都不能怪罪別人;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,不要從別人身上找借口。

          所以當他后來創業失敗時,才沒有怨天尤人,而是迅速總結自己的問題所在,及時修正后重新出發。

          他母親從千金小姐到孤兒寡母,沒有任何的抱怨,反而是告訴他:

          舉頭三尺有神明,千萬不要做壞事。

          所以他在經營中,將誠和信兩個字作為行事基礎。

          鄧穎忠小時候常常吃不飽,經常是抓到什么吃什么,奶奶告誡他:

          男子漢要有擔當,肚子餓也不能到外面說。

          所以當公司經營不善時,他寧肯獨自外出跑業務賺錢,也不愿拖欠員工的工資,這就是他的擔當。

          也許鄧穎忠幼年時期,沒有好的物質條件,可他的精神是富足的,知道什么叫大丈夫有所為,有所不為。

          正如老話說,父母愛子女,則為之計深遠,讓孩子擁有富足的精神比什么都重要。

          從小建立的正確三觀,為鄧穎忠后面的人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石。

          先人后己,鋪開成功之路

          以前鄧穎忠的家里僅有一盞煤油燈,而奶奶經常把它掛在門口。

          鄧穎忠不明白,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,奶奶的回答影響了他的一生:要讓路人有光。

          于是,“不僅要照亮自己,更要照亮別人”成了他畢生的信念,更影響了他的一生。

          正如他在采訪中說過:

          我的使命,就是要讓別人發財。

          年輕時候,他的這種無私還沒有顯現完全,但也可以看出他對朋友的大方,同時也為他帶來不少善緣。

          一次他和朋友光靜安吃飯,對方遇到了熟人區伯,鄧穎忠和區伯聊了幾句之后,趁著他們不注意,把兩邊的飯錢都買了單。

          當區伯知道后,拉著鄧穎忠的手送了他兩句話,鄧穎忠總結為:

          內方外圓知進退,頂天立地關愛人。

          他不但是這么說的,也是這么做的。

          那時候光靜安的廠子要轉讓,他看到了機會,向村里人借錢,湊到了500元,正式開啟了他的創業之路。

          1979年,鄧穎忠的小紙廠正式開業,主要生產水泥紙袋,雖然第一批工人只有5個,可鄧穎忠很有信心搞好。

          他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大擺宴席慶祝,這導致他僅有的500元很快就花光了。

          沒有了啟動資金,員工的工資和原材料都成了問題。

          為了錢,鄧穎忠獨自外出跑業務,出去了近一個月,才帶著360元回來。

          他為人不為己的作風再次顯露出來。

          他用僅有的錢給當時的員工發了雙倍的工資,拿了錢的員工,個個都以為他發錯了。

          鄧穎忠卻說:這是你們應得的,也是為了感謝大家的信任和努力。

          短短一句話,再加上他的身體力行,直接俘獲了工人們的心,大家都是真心實意跟著他干。

          就這樣他們一起走過了七個年頭,也就是1986年,鄧穎忠的工廠從5人增加至26人,月產銷超過上萬件產品。

          也就是那年,在鄧穎忠最高興的年會當晚,一場大火,將一切都燒光殆盡。

          多年的心血毀于一旦,損失不可謂不慘重,可是鄧穎忠沒有一蹶不振,也沒有興師問罪,而是帶著工人將剩下的破銅爛鐵賣掉,得了兩萬塊。

          這時的他沒有給員工打雞血,也沒有灌雞湯,而是將一切和盤托出。

          和員工們說,因為火災的緣故,可能幾個月發不出工資,愿意留地留下,不愿意的直接發50元工資補貼。

          鄧穎忠的行為讓我想到了李嘉誠的一句話:

          如果你拿七分合理,八分也可以,那就拿六分,只有和你合作后賺了錢的人,以后才會繼續和你合作。

          鄧穎忠在采訪中說過:“比起公司賺錢,我剛希望聽見員工賺錢”,所以他又提出了在公司創造1000個億萬富翁的“千億計劃?!?/p>

          有這樣一個處處為員工著想的好老板,一家企業的路絕不會越走越窄。

          眼光長遠,把握機會大門

          1978年的時候,是鄧穎忠的媽媽提醒了他:“你們要抓住機遇大膽去闖,只要能闖就能過上好日子?!?/p>

          后來的鄧穎忠紙廠發展順利,員工數量已經超過百人,產值已經超過百萬。

          80年代后期,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,鄧穎忠正是看中了這一點,預感到后面衛生紙會成為生活必需品。

          正如領導力大師馬歇爾·戈德史密斯所說:

          能讓你走到今天的東西,不能帶你走向明天。

          于是鄧穎忠大刀闊斧,果斷決定轉型,他要將當時的工業用紙轉向生活用紙。

          這個過程并不容易,首先是生活用紙所需要的工藝、設備等和現有的條件不匹配,再者,國內沒有專用的生產設備產商,無論是進口還是開發,價格都不便宜。

          即使生產成功了,鄧穎忠也缺少生活用紙的銷售經驗,可以說邁出的每一步都是在鋌而走險,成功與否都是霧里看花。

          鄧穎忠偏偏喜歡挑戰,就像郭沫若說的那樣:

          我們人人要存著必勝的決心,然而我們也要不怕屢敗的挫折。

          越是沒人攀登過的山峰,道路越是艱險,登頂后的景色就越是壯觀。

          鄧穎忠是生活用紙業的先行者,他看見了別人看不見的需求,也達到了別人達不到的頂峰。

          后來大量的競爭者都涌入這個行業,每家公司為了脫穎而出都在研究更高端的商品,想用新鮮感留住客戶。

          只有鄧穎忠,看到了繁榮市場下的確實需求,這個世界那么大,東邊的人都用上了衛生紙,西邊的人還沒有用上。

          與其想方設法留住原來的用戶,不如將潔柔推廣到全國去,占據市場。

          相比把潔柔做成可有可無的高端品,鄧穎忠更想將它做成家家戶戶的必需品。

          憑著獨到的眼光,到90年代后期,潔柔已經成為了著名紙巾品牌,以至于大量的仿冒者出現,想要從中分一杯羹。

          對此鄧穎忠卻很高興,他說:“

          只有龍頭產品才會引起別人仿冒啊?!?/p>

          于是冒牌貨越來越多,潔柔的名氣也越來越大,鄧穎忠甚至將潔柔稱為“被冒牌而誕生的名牌?!?/p>

          鄧穎忠的眼光從不局限于眼前,他永遠都是走一步看十步,相對于眼前的局面如何,他更在意背后會來帶的影響。

          第四點:知人善任,守住偌大家業

          鄧穎忠擅長用人的能力很早就顯露出來了。

          那年剛20歲的他,接管了一個小工程隊,沒有延續工程隊以往的行事方法,而是每天研究怎么提高員工之間的配合度,怎么能讓工作完成的更有效率。

          他的苦心專研,終于有了收獲,他所帶的團隊,不但效率最高,也最團結。

          到后來辦了紙廠,鄧穎忠也總是比別人想得多。

          當別人還在依靠老板的鐵血手腕時,鄧穎忠已經從香港請來專家,專門建立管理制度,更是喊出了

          “制度可令萬軍,速度就是威力”

          的口號。

          2008年的鄧穎忠經歷了可怕的汶川大地震,他忽然想到公司里的一切都是他在做決策,如果他忽然消失公司會變成什么樣。

          于是鄧穎忠回到公司宣布了著名的“死亡演習”,為期半年的演習里,他做了三個“不”。

          不接任何工作電話、不簽任何合同、不下任何指令。

          他要看看,離開了鄧穎忠的中順潔柔是會穩步向前,還是亂成一團。

          隱退后,鄧穎忠一有時間就陪老婆跳舞,公司內部的事務他全部不管了,但中順潔柔不但沒有出現任何危機,還提高了營業額。

          對此他覺得很欣慰:“董事長再能干,也有睡覺的時候,每個人做好本職工作,要讓你手下都成為英雄人物?!?/p>

          他說出來的話,從沒有落空的。

          有一次,鄧穎忠的朋友想要問問他是否有空,于是問了他的二兒子。

          誰知竟得到了一個不清楚的回答,并且對方還說,董事長的行程安排是秘書的工作,即使他是兒子也不能越權。

          各司其職,是一個公司成功的法寶。

          2011年,鄧穎忠又做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情。

          鄧氏的家族企業,首次采用了外姓人為總經理,對此,鄧穎忠的回答是:專業的事就該讓專業的人來做。

          細究其原因,會發現鄧穎忠一直在避免一家獨大的情況發生,一開始中順潔柔完全是鄧家人的天下。

          于是他聘請了劉欲武來保持平衡,又為了制衡劉欲武通過董事會來監督他,這樣做的好處是避免了壟斷,也消除了投資者面對一言堂的顧慮。

          鄧穎忠的每一個決定都是以長遠發展為基礎,每一步都很扎實。

          鄧穎忠曾說過:

          在那么多創業者中,我的起點最低,沒有錢,還沒有學歷,但是我的目標從來不是賺多少錢,40年來只想著把“潔柔”做好這一件事。

          真正厲害的人,都是全力以赴。

          李想曾說過:

          任何時候做任何事,訂最好的計劃,盡最大的發奮,做最壞的準備。

          這句話可以說是鄧穎忠一生的寫照,也是我們普通人要謹記的一生的名言。

          所謂的成功之路,不過是勇往直前。

          你我共勉。

          關鍵詞: 生活用紙 中順潔柔 上市公司

          相關閱讀

          欧美视频线路在线_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中出观看_中年美女露比自慰交配a一级片免费播放_九九精品国中文字幕在线视频
              1. <table id="2n6z6"></table>
                <pre id="2n6z6"><strike id="2n6z6"></strike></pre>
                <track id="2n6z6"></track>
                <track id="2n6z6"><strike id="2n6z6"><ol id="2n6z6"></ol></strike></track>